近年来,安康市聚焦“德润安康”教育品牌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课堂革命陕西行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政策措施,推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围绕一条主线,以创新驱动改革引擎。出台《关于深化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深化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行联片教研机制,实施“科学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总体推进思路,成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学科专家组,组建城乡教研共同体,建立学科教学研究基地,扎实推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制定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评价考核办法,加强对各县区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过程性督导评估和实地指导,确立不同层次的课改先进典型,通过试点先行、典型带动,大力培树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基地校、实验校,创建立德树人示范校、基地校。
——落实三项举措,以实践探索改革路径。一是研字当先,以课题研究带动课堂教学变革。市教研室组织各学科各学段骨干教研员组成课题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研究为牵引,构建“教研员 骨干教师”“教研室 基地校”机制,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以课题带动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编制涵盖义务教育12个学科的《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实施指南》,免费发放给广大一线教师借鉴学习。在课题带动下,课堂教学改革更深入、更科学、更系统。二是以评促改,加强“双减”作业优秀成果示范引领作用。今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双减”优秀作业成果评选展示活动,征集“双减”优秀作业成果、作业设计案例、县(校)作业管理经验等,组织第四届小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评选暨展示活动,组织召开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三是以赛促教,革新广大教师教学理念。组织举办教学能手评选、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小学教师素养大赛、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等系列赛事,依托连片教研区,扩大活动覆盖面,帮助广大教师了解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信息和实践导向,更新课堂教学理念。
——深化四项行动,以高质量发展扩大改革实效。一是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探索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持续组织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开展学校发展质量综合督导评估,建立“安康市学生成长记录及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安康市综合素质评价及教学质量监测诊断系统”,形成市、县、校三级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成效明显。印发《安康市德润安康优秀单位和个人评选奖励方案》,每年选树一批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二是骨干教师领航行动。深入实施教师队伍“十百千万”人才建设工程,创新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组团帮扶、“城乡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城乡学校教师轮岗交流等,遴选骨干教师和骨干团队定点帮扶乡村学校,开展送培送教活动。三是“第一课堂”改革行动。该市全学段实施“课堂革命行动”,紧扣“第一课堂”育人主阵地,变革传统课堂物态形式和教学形态,积极开展探究式、项目化、合作式、互动式及情境化教学,整合信息技术,着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课堂样态发生根本性变革。其中,安康市第一小学以“幸福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旬阳市博爱育人文化引领下的“目标推进四环聚焦”教学策略研究、汉阴县秉承“进阶设计 缔造智趣”课堂教学改革和“茁育”园本课程实施、平利县学习任务群下“1344”有效阅读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镇坪县聚焦单元主题意义培养结构化思维的教学研究等已取得一定成效。四是“二、三课堂”提升行动。“三个课堂”建设,“实”在第一课堂,“丰”在第二课堂,“拓”在第三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不仅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拓展,更是对学生理解、记忆、拓展与应用和再实践的巩固与深化。全市推进教体融合,强化劳动教育,重视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成立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创建国家级与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中小学德育示范基地学校、劳动教育示范校、艺术教育示范校,建成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了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有机衔接、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良性互动、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协调统一的多元育人体系。